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健康教育 >>中医科普

健康教育

中医科普

节气养生之小寒

发布时间:2021-03-12 浏览次数:
字号: + - 14

 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,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,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。根据不同节气,选择不同养生方式,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1.jpg

  小寒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,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,此时气温将持续降低,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,民谚称:“小寒大寒,冻成冰团”,所谓的“三九寒冬”多在小寒节气当中。在这寒冷干燥的季节,该如何养生呢?

9.2.jpg

饮食有节,清补润燥

  冬季为进补之佳令,民谚云: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。”小寒正值三九,此时进补,可以分为两个方面。进补首先以食补为主,食补以五谷为基础,冬季应多吃如红豆、黑豆、黑米等豆谷。还可多吃栗子、红枣等时令干果,老年人或脾胃虚弱者可将各类豆谷和干果混合煮粥作为晚餐主食。其次,冬季可多吃肉类,选择肉类进补以煲汤为佳。

  另外,小寒时节,气候寒冷,但北方暖气正旺,此时也是上火的“旺季”。饮食以清补、润燥为主,不宜温补,少食辛辣,多饮水。宜食鸭肉、鹅肉、莲子,清汤、牛奶、各种粥品等。若过食辛辣则宜配乌梅、百合之类以收敛生津。切不可大鱼大肉,生冷无忌。

9.3.jpg

起居有常,顺应自然

  “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”,人生于天地之间,应保持内外环境的协调与平衡,起居规律。小寒节气养生,在起居方面应做到:一是早睡晚起,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,晚起可以养人体的阴气,使身体内的阴阳维持平衡;二是尽量减少晚间外出活动次数,以免伤阳。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,头脚、腰背保暖不可少,外出记得戴上帽子、手套、口罩,扎上围巾等,腰背上贴好暖宝宝,晚上睡觉前泡泡脚。

  北方供暖后,室内暖气或暖风也会蒸发空气内的水分,使得天气极为干燥,此时应注意室内保湿,除每日用湿拖把拖地板以增加湿度外,也可在散热设施附近放一盆水,让水慢慢蒸发,以保持室内空气湿润。

9.4.jpg

适度运动,做好热身

  俗话说“冬天动一动,少闹一场病”,在阳光下的适当体育锻炼,能强身健体、增强御寒能力。跳绳、慢跑、散步、踢毽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但小寒时节运动要特别注意几点才能事半功倍。第一、要在日出后才开始锻炼。第二、准备运动不可马虎。第三、运动要适度,拒绝剧烈运动,以养胃气,莫要练到大汗淋漓。锻炼后要及时穿衣,避免寒邪侵袭。

9.jpg

精神安静,多晒太阳

  小寒时节,天气寒冷,光照时间短,又处于岁末,人的情绪易处于低落状态,故应注重精神调养。此时提倡安然淡泊、清心寡欲,避免情绪大起大伏。应注意避免情绪过激,增强心理疏导,平复情绪;避免吵闹环境,保持冷静。应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,多欣赏喜剧、古典乐、音乐剧等。

9.6.jpg